8月22日下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前夕,“一带一路”与机器人发展机遇主题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由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IEEE RAS侯任主席席宁主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伯旭介绍了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愿景和路线图。他表示,机器人产业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地带,需要凝聚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研讨和开发,北京将发挥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动能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位优势,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努力成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领军者。2025年北京将建成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北京机器人产值将达600亿。
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Nedelskiy、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HeikkiKoivo、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Shiller,在论坛上就中俄两国机器人领域产业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机器人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与中芬两国机器人发展机遇、中以两国机器人领域合作模式等主题作了报告。
曲道奎在题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推动中国机器人企业“走出去”》的报告中讲到,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面临着很大的突破,整个国际的分工体系也在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正在深度重塑。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恰恰和“一带一路”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一带一路”也为中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双方有很多的共赢点。这对于中国机器人企业实现“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巨大。所以需要做好各种顶层设计和资源的大量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每个企业要走出去。将来要形成一个整体走出去,共同开辟国际市场。
在高峰对话环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HomayoonKazerooni、法国Innoech主席Catherine Simon、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堂勇、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任健、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 李洪谊,以“一带一路上的机器人发展畅想”为主题进行了观点分享和交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