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抗生素菌渣无害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线上召开,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生态环境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各大制药企业和相关环境科技企业的代表参加。
石艳军副主任介绍参会嘉宾、起草单位及人员,使与会者对参与各方有清晰了解,为后续研讨奠定基础。
郑华林副秘书长/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致辞,强调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意义,鉴于现有处理方法在实用性、成本、环境影响和技术难度上的差异,团体标准的制定对企业操作、成本控制、行业提升至关重要。同时,提出标准制定要注重技术可行性、实用性、环保性、安全性、创新性,关注产业链协同,吸纳检测和认证企业参与,确保标准可有效实施,并与国际接轨。
沈云鹏主任/研究员介绍《抗生素菌渣无害化技术规范》工作情况,回顾 2024年9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启动会确定标准名称及编制任务承担情况,阐述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对行业发展的迫切性及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关键地位,提及工程技术中心过往成果及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定方面的工作进展,表明本次技术规范是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
任立人总工程师/研究员详细讲解《抗生素菌渣无害化技术规范》实施方案,涵盖标准提出背景、产业现状、制定必要性、国内外技术与标准现状、制定原则与技术路线、主要内容框架等方面。我国抗生素菌渣年产量近千万吨,当前处置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制约行业绿色发展。国内外技术研究情况不同,国内有多种处理技术。标准制定遵循多原则,按不同抗生素特性规范处置过程,其基本框架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定义等多个关键部分,明确各环节要求,并说明承担单位基础条件、编制计划与分工。
研讨环节
围绕标准名称展开讨论,鉴于标准内容涉及风险控制、检测评估等多方面,与会者探讨名称是否需调整以更契合实际,如考虑改为技术规程等,确保名称准确反映标准核心。
针对技术路线图及标准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深入研讨。企业代表分享各自菌渣处理经验,如华北制药的厌氧发酵与清洁燃料制备、东阳光电厂焚烧等,提出应根据企业实践进一步细化标准中技术要求、污染控制和检测等部分内容,先梳理出川宁、华药、鲁抗等企业的典型无害化技术纳入标准,后续再补充完善,确保标准实用性与普适性。
后续工作安排
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及分工,工程技术中心和上海交大将牵头编制工作,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各企业负责提供自身技术资料并参与审核,计划八个月内完成标准编制,分阶段推进,包括前期准备、初稿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完善报批等环节。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卢家新主任委托代表讲话,表示学会全力支持标准制定工作,希望吸纳更多力量完善标准体系,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潘广成会长讲话,肯定标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称赞实施方案的技术性与框架合理性,承诺协会积极配合推进编制工作,确保按时完成。
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全面梳理了《抗生素菌渣无害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背景、现状、原则、内容和计划,各方积极参与讨论,为后续编制工作明确方向,有助于推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规范发展,解决行业面临的环境与资源利用问题,促进制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